刘少昂:团队是米兰冬奥夺金的底气
在蒙特利尔短道速滑世界巡回赛混合接力决赛的欢呼声中,刘少昂冲过终点线的瞬间,第一时间与队友相拥庆祝。这场新赛季首金的诞生,不仅印证了他个人的爆发力,更让他再次强调:“米兰冬奥的目标从来不是个人冲刺,而是团队共赢。没有团结,就没有冠军。”
团队协作的力量,早已刻进刘少昂的竞技生涯。2025 年世锦赛男子 5000 米接力半决赛上,他在碰撞中摔出赛道,右腿被冰刀划伤缝合后,医生与教练都建议退赛。但当看到队友们期盼的眼神,他咬牙决定带伤出战,最终在决赛中担当冲刺棒为队伍拼下奖牌。“那一刻我知道,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。只要相信队友,就没有放弃的理由。” 赛后他的这番话,成为中国短道速滑队 “团魂” 的生动注脚。队友孙龙和刘冠逸也直言,正是刘少昂的坚持,让整个团队凝聚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。

这种凝聚力在日常备战中愈发鲜明。加入中国国家队后,刘少昂深刻感受到集体训练的力量:“在匈牙利时,我和少林的能力相对突出,但在这里,每个队友都有顶尖实力,这种竞争让团队整体水平不断提升。” 每天训练结束后,他都会和刘少林、林孝埈等队友围坐在一起,反复回看当天的训练视频和过往赛事录像,从起跑节奏、线路选择到超越时机,每个人都毫无保留地提出建议。在 2024 年鹿特丹世锦赛上,正是这种集体复盘的习惯,让他们在男子 5000 米接力决赛中灵活调整棒次,由刘氏兄弟完成完美交接,成功卫冕冠军。
短道速滑的赛道上,团队战术的精妙更显关键。在蒙特利尔站男子 1000 米四分之一决赛中,刘少昂与孙龙上演了教科书级的配合:两人前期保存体力拖在队尾,最后一圈同时启动,孙龙从内线切入,刘少昂从外线加速,形成夹击之势超越对手双双晋级。这种 “内外线协同” 战术,源自教练组对每位队员特点的精准把控 —— 刘少昂的爆发力与孙龙的线路控制能力形成天然互补,而这背后是无数次模拟训练中的默契打磨。“我们不是在为个人争位置,而是为团队找机会。” 刘少昂的话,恰是中国短道速滑 “团队协作战术” 的核心精髓。
备战米兰冬奥的道路上,团队的支撑更体现在细节之中。为提升耐力,队员们共同参与高原爬山训练,“每一步都要用百分之百的力气,但身边有队友互相拉扯,再难也能坚持。” 刘少昂坦言。教练组则通过数据分析,为每个人量身设计训练方案,同时模拟各种赛场突发情境,让队员们在变化中保持战术统一。从器材维护到康复保障,整个团队形成的闭环体系,让运动员能全身心投入训练。“国外训练条件远不如国内,这里的团队保障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。” 这种归属感,成为他备战的重要动力。
回望加入中国队后的赛季征程,刘少昂收获的 7 枚冠军奖牌中,有 5 枚来自接力项目。这让他更加坚信团队的力量:“短道速滑不是孤军奋战的运动,接力赛需要四棒无缝衔接,个人项目也离不开队友的战术掩护。2010 年温哥华冬奥会上,前辈们用接力夺冠证明了团队的价值,现在轮到我们传承这份精神。” 对于米兰冬奥,他和队友们早已定下目标 —— 不仅要在接力项目冲击金牌,更要通过团队协作为个人项目创造优势。
随着米兰冬奥的临近,刘少昂的训练强度不断加大,但他眼中的光芒愈发坚定。“每天的训练都有困难,但想到身边的队友和整个团队,就有了克服一切的勇气。” 在他看来,团队不是简单的人员集合,而是 “能把每个人的力量拧成一股绳” 的集体。这份刻在骨子里的团结,正是中国短道速滑队滑向米兰的最锋利武器。
zoty中欧,zoty中欧登录,zoty中欧体育,中欧体育(zoty)官网
发表评论